绿松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婚姻史(八)经济视角看未来婚姻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3-4-10 07: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谈论婚姻时,往往第一反应会跟爱情挂钩起来。
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专偶制下的婚姻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结婚只是爱情被允许的前提而已。
因为专偶婚下,婚外的爱情,会和伤风败俗的“通奸”“出轨”被归为一类。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观点,现代婚姻是建立在契约和经济交易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现代婚姻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契约和交易。
■ 契约性的体现
只有在结婚仪式、结婚证,甚至有法律效应的协议保证下,配偶双方才会考虑放弃其它选择,步入婚姻殿堂。
最典型的例子是,富豪们二婚时,都会要求签署婚前协议,确保再次离婚时,身家不会再被分走一半。
■ 交易性的体现
专偶婚不是一种无偿投入,配偶双方会均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这个几乎在所有的婚姻关系中都有明显体现。比如,结婚时有门当户对的要求,有彩礼的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有车的要求等等。
专偶婚形态下,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市场、考察需求、认同交换条件,到签订契约的经济过程。
婚姻双方在婚姻市场中,通过比较成本(相亲费用、恋爱费用、婚礼举办费用等等)和受益(婚后的经济、情感、生活受益),选择使自己获益最大的结婚对象。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宁可不结婚。
之前,几乎人人都选择结婚,是因为之前绝大多数婚姻的经济性都挺好:男方找到了免费持家的劳力(女方);女方找到了经济依靠(男方)。
但随着现代生产关系和生活成本的变化,婚姻的不经济性越来越高。
男性因为成本高结不了婚,女性因为投入受益低不愿意结婚。
1)男性因为成本高结不了婚
现在一个男性娶亲,需要的成本至少超过10年的收入。
根据一份非正经的《中国城市娶妻成本排行榜》的调查报告显示,深圳以208.2万元的娶妻成本排名第一,北京和上海分别以202.8万元、200.82万元位列第二、三名,成都以77万元排在第九名。
娶妻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婚房、新房装修、家电家具、轿车、婚宴、度蜜月、恋爱到结婚的花费。
以第一名深圳为例,208.2万元的计算如下表格。
以上各项,基本是以平均线偏下的标准来估算的,但即使在这个标准下,还要高达208.2万元。
有人也许会说,城市的娶妻成本高,那就回农村娶呗。
但农村的娶妻成本,同样高企不下。
以长三角地区的农村娶亲为例,没个120万的娶妻成本,压根娶不到老婆。
这还是长三角一般地区的农村,如果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娶妻成本还要高得多。
在这么高的成本压力下,经济收入不足的男性就会放弃专偶制形态的婚姻,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打光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娶不上老婆的光棍已达3000~3500万。
2)女性因为投入受益低不愿意结婚
自从专偶婚出现,一直到人类工业化成熟之前,女性在婚姻中的经济收益,一直是受益大于成本的。
因为选择和一个男性组成家庭,从事照顾家庭的轻体力劳动,相较于自己一个人从事农业生产或小手工业,获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更高。
但在一个工业化成熟的社会里,女性的体力弱势不再,自己从事生产活动所能获得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照顾家庭获得的收入。
经济独立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多样性,也普遍高于经济不独立的女性。
这种情况下,女性在婚姻中的成本开始大于受益,完全不需要像以前一样,为了经济条件而不得不勉强结婚。
尤其是,在现代职场中,女性因为生育和照顾家庭的投入,往往会丧失原本在职场里该有的优势。
比如,一个二胎妈妈,大概率难以重返职场,即使重返职场,也多是从事底层的文员、助理等工作。
所以,如果看不到婚姻带来的受益可以超过自己的损失,理性的女性就宁可当“剩女”也不结婚。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27岁以上的“剩女”中国就拥有3800万人。
跟被迫“打光棍”的单身男性不同,这些大龄“剩女”并非被动地剩下,而是主动选择了单身。
所以,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被迫单身的男性和主动单身的女性都会越来越多,现有专偶制形态的婚姻反而会成为社会的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4-20 16:03 , Processed in 0.2579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