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82|回复: 1

救大命,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丨新闻与传播考研不会的 ...

[复制链接]

4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3-3-3 15: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冷知识:院校老师出卷不会完全按照大纲!!这就意味着在考场上我们很可能碰见自己不会甚至是完全没有见过的题目。别紧张!摆正心态,要相信你不会大家都不会。但是绝对不能空题,那么在拿到题目之后发现不会我们可以怎样去解答呢?本期推文将分不同题型给宝子们传输“绝招”,一起来看看吧~

PART.0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可谓是新传考研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新闻传播学学硕还是专硕考试中都为必考题型,也是基础得分题型。答好名词解释,即是考场上拿分得关键,又是对基础知识得整理和记忆。
名词解释通常是整张试卷的第一类题型,遇到自己“眼熟”的题目还能提升自己的答题自信,希望宝子们对名词解释重视起来,把分紧紧的握在自己手里!!
但......如果遇到感觉自己没见过,只对中间某个词眼熟,甚至是完全没见过的名词解释该怎么办呢?别着急,这就上技巧!

技巧口诀

必先冷静莫着急,
觉得眼熟别放弃。
类似定义先写上,
论述尽量往里靠。
案例列举帮大忙,
字数一定要达标。

技巧一:联想法

第一步:先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
第二步:尽量把相关的、能想到的,有条理性的放上去
第三步:把自己背过的热点、基础知识点、论文往上套
第四步:实在凑不满字数,可以选择举例,即适用的社会热点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举个例子:文化休克
“文化”和“休克”,拆开都认识,放在一起怎么那么陌生呢??思考三秒钟,新传的词一般都比较有深度......应该不会是一遇到文化就要休克了的这种厌学心理吧!会引起休克的反应是——恐慌!排斥性心理因素!所以文化休克的大致意义一定是跟对文化的恐慌排斥性心理因素有关,现在就要发挥新传考研人的名词解释三件套:下定义,做解释,举例子。

一起来看看参考答案吧~

“文化休克”是1985年美国人类学家家奥伯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状态。
这里的“休克”不是临床上那种由于疾病引起的意识丧失状态,而是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当人们到国外工作、留学或定居时,常常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就被称为称作“文化休克”。
哈瑞斯和摩兰的研究开始了“文化休克”研究的新视角。他们指出:不只是人们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时会遭遇文化休克,长期脱离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后来又回到自己原有文化生活环境中的人,同样也会发生文化休克。经过在国外客观审视了自身的文化,一个人将会由于再进入一种冲击,而产生强烈、持久地震荡,这种文化休克的显著特征就是对自身文化强烈的批判和不满。

新词速记:
来源:
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伯格提出
概念:
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产生的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状态。
“休克”是人进入不熟悉文化环境时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
新视角:
哈瑞斯和摩兰指出:长期脱离原有文化生活环境后又回到原有环境中的人,同样会发生文化休克,显著特征就是对自身文化强烈的批判和不满。

有同学要问了,“学姐,联想法学会了。但是在考场上遇到了完全没见过的词怎么办呀!!编也编不出来的那种!!!”
学姐只能说......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前,尽可能的杜绝它!!我们的课程非常全面,给大家提供的资料一定要去背去看,在源头掐灭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
但如果......实属不幸遇见了,别慌,别人一定也不会,你这么努力都不会了别人凭什么会!先跳过把会的题目都写掉,留出时间来解决这些“烫手的山药”。

技巧二:造句法

(xx是,xx可以,谁的xx,xx和......)

这一类技巧可以理解将一句简短的话用更专业的术语表达出来,以此达到延长字数的目的。拿到名词解释后,跟着学姐开始造句吧!

常见的造句公式有:

①背景类:随着XXX的不断发展,XXXX迅速成长,成为促进XXX的“助推力”,也成为促进XXX的重要基石。
②观点类:XXX是基于XXXX的结果,具有XXX的特点,正如XX所说,“名人名言”,XXX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与思维方式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视情况可以补上一句——同时,这种影响是利弊共生的产物)。
③两面提示:固然/无可厚非......然而/但是/可是/不过......如果.......

举个例子: 大数据/算法类
大数据是基于相当大的量级的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与应用的技术,具有海量性、快速性、多样性、价值性等特点,正如媒介环境学派学者麦克卢汉所言:“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技术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与思维方式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这种影响是利弊共生的产物。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企业、大数据分析公司、算法技术公司迅速成长,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力”,也成为促进新数字经济勃兴的重要基石。

技巧三:背景诠释法

关于大背景下的环境语料很多都是通用的,给大家列举一些~考到不太熟悉的名词,判断一下他大概是属于哪一个大背景下的,直接先套上一大段背景说明。然后绕到要解释的名词上即可。
①网络舆论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传播范式急剧变化,网络舆论现象日趋复杂,网络舆论的社会治理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出传统治理模式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的不适应性,亟需以新的思路、新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可行的解决路径。
②互联网平台垄断类: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技术特征和资本力量的驱动下,世界信息市场沿着“赢者通吃”的路径逐渐走向集中,少数超级网络平台崛起。这些平台不仅在数字经济市场方面具有强大的支配能力和垄断地位,也对用户的社会生活场景进行全面建构,成为重构新媒体社会责任格局的重要力量。
③媒体融合类: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容生产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之变、以互动为目标的生产理念之变、以场景为核心的生产模式之变和以新媒介技术为支撑的手段之变等,这些变化都使得新闻生产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Ps:这里只能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些,大家可以日常多积累一些比较万能的不同语境下的背景语料,方便考试时候直接套用哦~

技巧四:关键字词解释法

某些题目总有字或词你是认识的,那么就抓住那个字玩命解释+拓展

例如:网络迷因
如果说你不认识迷因是什么意思的话,那么就抓住网络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拓展,他们两个词既然能连在一起那么必然是有一定关系的!把“迷因”视作一个单纯的词语,放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解释~

技巧五:拆解总结法

拿到名词解释后将其分为2个部分拆开分别就行阐述,然后在总结的时候圆回去
例如:网络主权
网络:互联网等内容
主权:管辖权、独立权、防卫权等等
所以就是将二者的内容分开论述+连接论述,然后总结一下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等等。

技巧六:来一场命运的豪赌!!(中二学姐)
空题=老师一分都不会给
走题=哎写这么多,蛮辛苦的,给个1分吧
既然都没见过,那就无所畏惧了,以前积累过什么论文观点就往上套吧。就算内容可能沾不上边,但是字迹工整、篇幅达到了,万一碰见哪位老师改卷松一些,给了1分呢!要知道就算是1分在考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总比没有好!
但是各位请记住,前期努力是第一位的。一般情况下技巧一是足够哒!后面给大家展示的技巧仅限于非常特殊的情况,大家不用太担心,一般不会涉及太多过于难的名词解释,最多1-2个,考试的时候见招拆招吧!
总结:多积累,多编,根据关键词延伸,不会的也要保持心态,你不会大家都不会......



PART.02论述题

论述题在新闻传播学中为必考题型,综合性较大,应用型、理论性也比较强,能力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写一篇小论文。但论述题最能拉开差距,考察同学们的实力和水平,所以同学们不要忽略掉之前的公众号的干货哦~每一篇都会让同学们有所积累,学习答题思路和答题逻辑;另外,不要认为考纲中没有的知识点就不重要噢!积累热点、重点、好的观点、句子等,都是能为正式答题所作出的努力!

学姐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步骤,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以及步骤哦~

第一步:先按照字面意思来回答
遇到不会的论述题不要急,开头先把题干用完整的话语解释一遍,做出扩展与延申。

第二步:搞清楚题干,抓住主要关键词
扩展完题干之后需要弄清楚,题干中存在着哪些关键词是需要进行解释回答的呢,同时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再结合题干问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第三步:找好切入点,制定框架很重要,必须贴合题目
根据题干的问题找好答题框架,这就需要同学们前期的积累,遇到熟悉的问题直接套上答题框架(悄悄告诉你,学姐已经把常见的框架列在后文啦~)

第四步:小标题是精华
一个亮眼的小标题绝对是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法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积累!积累!积累!模仿!模仿!模仿!

第五步:专业术语别忘记
像是“变化”可以改写为“嬗变”“流变”,以及“建构”、“结构”、“去魅”、“异化”等等,让论述专业化噌噌噌往上涨!不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好词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要因小失大

第六步:大的背景往上套【积累万能的一些语料】
一些万能语料公式或许是能在考场急救的重要法宝,在前面的列举中也有给宝子们举例,注意查看噢~

第七步:上案例解析,论证题目论点
同样的,每月的热点分析课一定要注意听,听完之后要学会运用到论述中,这也是一大加分项噢~还有我们前面推文定期推送的半月热谈以及广告鉴赏,都是可以帮助大家积累案例的哦~(可以拉到最后查看)

第八步:做联想
把你知道的相似的题目答题点移到这道题来形成新的语料,不过一定要注意是要相匹配的,不要随意套用导致最后被判偏题跑题啦!

第九步:加入一些平常积累的语料
像是背景、数据、研究报告、名言金句等,完全是可以在考前背一些运用在试卷中,亲测好用!而且每种类型背个一两条完全够用,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那么在考场上遇到了不会答、完全没思路的论述题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以下几种答题框架总有一款适合你。

论述题开头:

1.指哪打哪型
分析背景+自己的看法以及名词解释+引出下文

2.概念输出型
概念简介+关系及影响+导入案例+引入下文

3.辩证阐述型
分别进行概念简介+阐述二者关系(辩证的)

论述题中间:

1、5W模式(很多分析类题目可套用)

传播者、内容、渠道、受众、效果

2、国际传播类
复调传播、语态转变、精准传播、智库建设、媒体融合、造船出海、接船出海

3、新型主流媒体类、舆论引导类
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式、手段、业态、体制、机制

4、社会类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结构、社会生活

5、新闻传播类
新闻生产、新闻模式、新闻产业、传播理念

6、谈理解:原因+对策
宏中微、内外因

7、特点问题类
本体、主体、客体

8、短视频类
短、小、轻、薄、碎

9、新闻生产类
前馈、采集、写作、分发、呈现、反馈

10、四全媒体类
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11、新闻价值类
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12、广告案例类
广告相关理论、广告文案、表现方式、诉求、品牌定位、个性、文化、市场、评价看法等
论述题结尾:

紧扣材料总结+展望/升华即可
ps:一般来说,新传考研的论述题都不会出太难的,大家不用太担心,考试的题目一定是你看的懂的,在考场只需要冷静分析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对应答题就行。平常多练题,多练思维,多积累语料!



PART.03说在最后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还是那句话,遇到问题不要怕!我们还有时间,我们还能积累,我们还来得及,跟上学长学姐们的节奏,祝一战成硕!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任何问题,欢迎私聊小助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5-3-24 1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4-19 10:53 , Processed in 0.1700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