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1

【新传经典理论嬗变】完全理解框架理论不容易,进来挑战 ...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4 07: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贝们晚上好呀!

今天依然是喜闻乐见的经典理论系列~

往期回顾

【新传经典理论嬗变】沉默的螺旋
【新传经典理论嬗变】第三人效果
【新传经典理论嬗变】涵化理论

下面进入正题,带大家梳理一遍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又称框架分析,是近20年来美国传播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形成了多维视野的研究态势,对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戈夫曼在人类学家贝特森框架概念基础上创建的框架理论,近二十多年来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与范式,但现有的研究已经脱离戈夫曼的研究路径,导致“散乱的概念化”和“破裂的范式”。



“框架”理论渊源与概述

框架来自贝特森,经过戈夫曼发扬光大,贝特森提出了元传播的概念,所谓元传播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在他看来,任何一种传播行为都同时传递着由三个元素构成的信息组合:感官刺激的符号、该符号的指代和区别性指代,以及传授双方围绕该符号产生互动行为的准则。

在这里框架指的是就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受双方相互约定的诠释规则。例如,点头是“赞同”、摇头是“反对”就形成了对这两个动作符号的诠释规则。

传播学领域现有框架理论起源于1974年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框架理论是受众利用框架来简化处理海量信息的思维逻辑,因此框架被界定为“个人将社会生活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则”,用于研究受众接受和处理信息。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框架分析的主要逻辑可以分为: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进行评估、提出建议。

从中可以看出框架的双重含义:

第一,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第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framing)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框架理论用在媒介和新闻研究的领域的时候,就形成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



媒介框架

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化处理的组织框架,即媒介组织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根据这种认知结构或这些准则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则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以及其动机、立场、倾向和态度。
媒介框架的两个性质:

一是特定议题框架,指的是那些与某一特定话题或事件紧密相关的框架,如妇女运动、劳工争议等;

二是一般性框架(generic frame),指那些超出主题限制,能够在不同话题中浮现,甚至跨时空和文化语境的框架。



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是指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的制约。这些原则,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②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③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④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称为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受众基于个人框架对新闻文本进行解读,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批判力,因此可以把围绕某新闻事件的受众个人反应或作为集合反应的舆论态度,看作是媒介框架和受众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受众个人经验较为间接、复杂的新闻事件,特别是在缺少对照性信源时,媒体的主导性框架造成的先入为主效果是很明显的。



恩特曼认为,以下四种因素帮助媒体建构了不同的新闻框架
A. 行为主体(agency),即新闻事件的实施人、责任人或机构。

B. 身份认定(identification),即对参与者身份属性的提示和定性。

C. 归类打包(categorization),即将新闻事件归类于不同性质的范畴,贴附标签的过程。

D. 引申泛化(generalization),即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做一般意义上的阐释。

新闻框架的研究包括三个领域:
①媒介的生产框架研究,即研究媒介新闻框架生产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②新闻文本的框架建构研究,即考察特定的新闻框架是通过什么机制和策略建构和呈现出来的。

③涉及新闻框架的影响和效果问题,与受众框架有着紧密的关系。

恩特曼认为新闻框架具有四种功能:
提供问题定义、阐释事件原因、提供道德评价、示意解决方案。

然而,所有这些功能都只能在与受众框架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挥其效果。



受众框架

受众同样具有自己的框架,受众框架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这种结构和规则来自于受众过去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既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行为取向,并导引着受众个人处理新的信息。

受众在大众传播的信息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对大众传播信息的反应受到既有倾向、群体规范、社会关系网络、选择性接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受众接受媒介内容是一个基于个人框架对媒介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批判力。



以上,就是框架理论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参考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冯剑侠《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发展》
孙彩芹《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
刘强《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 ——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迷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4-8 18: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4-19 06:16 , Processed in 0.517876 second(s), 7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