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相异的人生经历,相通的感情本质|《琵琶行》乐曲情感探析

[复制链接]

4

主题

7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1-7 17: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曲三折,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士子歌女,天涯同悲的博大情怀。”




【故事缘起】

在浔阳江头的那个夜晚,诗人和琵琶女的故事因为琵琶声而起。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一闻琵琶邀相见;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再闻琵琶诉沦落;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三闻琵琶青衫湿。
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来历相同: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他们才华相同:名扬京都女艺人/才气横溢大诗人。他们遭遇相同:历尽繁华、美人迟暮、委身商人/才华横溢、直言被贬、闲职司马。他们情感相通:同病相怜,命运坎坷。一位自诉身世苦——美人迟暮;一位感伤迁谪意——英雄失路。
【任务安排】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琵琶曲中寄予的情感,由曲入情,我给学生安排了相应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第二次琵琶曲中琵琶女的情感变化曲线图,并上台呈现在黑板上。这是为了让他们把思维的成果外显出来,关注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呈现出来的结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做得很细致,而其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思维碰撞】
第一个事情,关于“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曲线呈现,有的小组画的是平直的直线,他们认为琵琶女此时正在酝酿,情感还没有起伏。而有的小组画的是起伏较小密集的波浪线,他们认为既然是酝酿,那此时琵琶女心中、脑海中已经在快速放映过去的一切,她的内心已经是五味杂陈了。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第二组的同学所说服了。
第二个事情,在有一个组的曲线图中,他们认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处的情感曲线应该是往下的,因为琵琶女很悲伤。有的小组就发出了疑惑的声音,他们认为曲线不是向下的,是向上的,琵琶女此时不是悲伤的,亦或者不仅仅是悲伤,是悲愤!她看透了人情冷暖,她愤恨这现实的世界,她愤恨自己选择这样一位重利轻别离的夫君,最后造就独守空船的结局。悔恨交加下的琵琶女,指下的乐曲便显得如此激越悲壮、尖锐凄厉。


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事情,比如说学生知道用坐标轴呈现情感和乐曲的进程,而不是简简单单只有一条曲线;还有的小组在画曲线时忘记了情感轴,在情感是悲伤的环节,曲线还在零点之上,甚至比弹奏前对应的情感值还高,这些都是在曲线中呈现出来的理解和思维的问题,将问题暴露给大家共同评价解决。最后得出乐曲的起伏变化=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的结论,而这份情感便是二人共鸣的根本。
【情感认知】
一个政坛迁客,一个天涯歌女,靠着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白居易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随时间沉入记忆。这份知音认同之情,无关身份,只关人格、身世、音乐。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只不过这里的情感不是爱情,是一种更为纯粹的情感共鸣。
【繁华落尽】
      而写到这里便让我想起了谭咏麟的歌曲《水中花》,这繁华落尽的一生,就像水中花一样,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落,蓦然回首中,欢爱宛如烟云,似水年华流走,不留影踪。我看见水中的花朵,强要留住一抹红,奈何辗转在风尘,不再有往日颜色。我看见泪光中的我,无力留住些什么,只在恍惚醉意中,还有些旧梦。这纷纷飞花已坠落,往日深情早已成空。这流水悠悠匆匆过,谁能将它片刻挽留。感怀飘零的花朵,尘世中无从寄托,任那雨打风吹也沉默,仿佛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4-20 04:34 , Processed in 0.0897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